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2

www.guduzheng.net  2004-9-8 17:46:47  来源: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孤独症儿童有心理障碍吗?
  虽然孤独症并非纯心理疾病,但并不能忽视孤独症儿童的心理障碍,在与孤独症儿童接触或对他们进行干预训练时,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点。孤独症儿童由于其社会交往能力非常之弱,很难与周围的人进行正常的沟通,这就使其心理活动过程异常,出现特有的心理障碍。就像盲人、聋人、肢体残障者由于自身障碍产生心理压力一样,孤独症患儿在成长过程中,也会由于孤独症障碍产生心理上的偏差和异常。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在与他人的交往当中愈来愈退缩,表现为:玩弄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依恋某件物品或某项单一的活动;在必须与人对话时移开目光或跑开。莫名其妙地哭闹或嘻笑;伤害自己的身体或攻击他人等。
孤独症的症状与行为特征是什么?
  孤独症儿童的症状与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l)人际关系方面的障碍:表现为没有依恋行为,对亲人和生人的反应几乎没有差异,对人不感兴趣。
  (2)沟通方面的障碍: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障碍。
  (3)刻板行为:表现为对人和对物的固定反应方式以及自我刺激行为。
  (4)对外境的反应异常:有时反应过弱,有时反应过强。
训练能治好孤独症吗?
  假如把“治好”理解为医学上所做的“治愈”,即患儿不再有孤独症,使孤独症患者的大脑生理异常情况得到完全改善,那么从目前来看,几乎可以说没有办法。但是,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矫治,达到生活自理,甚至是独立生活,并展示出良好发展状态的个案却有很多。有些孤独症患者在成年后能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来,有的人已经上大学,有的人从事设计方面的职业,但从专家对他们的评述中,仍能够感觉到他们的举止透出典型的孤独症痕迹,不过已不再具有将他们与社会生活隔绝开来的障碍力。能够达到这一程度的患者只是极少数,而且与他们一直得到的良好训练分不开。
  训练是目前推一被证明有效的矫治途径。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孤独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良好的训练能够使其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可以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自立。如果听之任之,孤独症儿童往往会出现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使得社会甚至家人都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由于被他人排斥,孤独症儿童的挫折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这就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