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之一特征

www.guduzheng.net  2008-4-8 11:30:50  来源:爱弥儿特殊教育网



  (一) 阿斯伯格综合症特征
  
  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AS)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 障碍性疾病,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该病系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Asperger1944年首先提出,仅比Kanner发现孤独症晚一年。该病病因不明发病率可能远高于儿童孤独症,对儿童精神健康危害甚大。
  
  阿斯伯格综合症临床特征
  
  1944年,德国儿科医生Hans Asperger  发表“关于儿童自闭性人格障碍”的论文,对阿斯伯格综合症进行概括,提出治疗建议。阿斯伯格综合症主要临特症包括:非语言交流障碍,如缺乏面部表情;语言交流中的奇特性,如对同一问题的不断重复;社会交往中的自我倾向;对他人情感的认知化处理而没有情感性的共鸣;特别的走路姿势和不稳定性;行为方面如不听从教导和侵犯性动作;发病较早,但早期诊断困难;家庭其它成员有高发病率。1981年英国的儿童精神病学家Lorna Wing  将具有上述临床特症的障碍命名为阿斯伯格综合症。
  
  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规定了阿斯伯格综合症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在交流和沟通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语言和认知方面的滞后或障碍;有些会有动作方面的问题,如走路不稳等。
  
  2、在社会交往方面,与自闭症的诊断标准完全一样。
  
  3、在行为兴趣方面,与自闭症的诊断标准基本一样,如也会有狭隘与强烈的兴趣,会作重复刻板的行为动作;但他们较少对物体的某一方面或玩具的某些部分表现出不正常的专注与执着。
  
  4、这些障碍不属于其它的弥漫性发展障碍,也不属于一般的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等。
  
  自闭症与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联系与区别
  
  大部分自闭症专家都认为,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属于同一系列中两种程度重轻不同的障碍;或者说阿斯伯格综合症是自闭症系列中程度较轻的一种,但两者问也有一些区别。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也像自闭症一样,在人际关系方面往往处于封闭和隔绝状态,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并非完全漠不关心,他们也希望有社交或有朋友,但他们常常没有人际交往所必需的基本社会技能。他们往往不能理解其它人的表情,因而也不能据此而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显得极其正规,拘泥细节,缺乏必要的灵活性,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会发展出精神方面的种种问题如焦虑和抑郁等。
  
  阿斯伯格综合症和自闭症都可以有狭隘的兴趣和刻板的动作。但是,自闭症儿童往往专注于摆弄物体,倾听音乐,对图像反应比较强烈。相比之下,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狭隘兴趣则往往表现于对数字或日子的记忆,以及对某些学科知识的强烈兴趣。有时可以给人们以一个记忆力过人甚至在某一领域内堪称博学的印象。但是不久人们就会觉察到,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忆一些事实性的数据,而对这些事实之间的相关联系及其背后的真正意义并无任何理解;而在其它方面的知识显得贫乏欠缺;他们可显得非常古怪,并且使得人们不愿与之交往。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在说话时往往表现出较差的节奏和音调,在讲话的内容方面则显得没有连贯性,只有表达而没有解释等。与其狭隘兴趣相对应,这些儿童在交谈中往往也是重复的话多而表达的意思极少。然而,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比自闭症儿童 要有大得多的词汇量和较好的语法水平,智商一般也高于自闭症儿童。
  
  发病原因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阿斯伯格综合症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而可能是与孤独症相交叉的一种病症。阿斯伯格综合症是五大普遍的发育障碍症之一。与孤独症患者的失调状态不同,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一般可以显示出较好的智力能力,而且在语言学习上没有呆滞的表现。
  
  一些研究人员和临床医学工作者认为,阿斯伯格综合症可能是与孤独症相交叉的一种病症。其证据是,根据研究员和临床工作者的研究,在一些家庭中有的家庭成员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而其它家庭成员却患有孤独症。这种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在一个家庭的同现表明,至少在这些家庭中,一种共同的遗传原因导致了这两种症状。
  
  但是其他研究者却认为,导致阿斯伯格综合症的遗传因素与导致孤独症的遗传因素是不同的,但是这两种发育障碍症都有一个共同的基因构成。来自芬兰的科学家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收集了芬兰17个家庭的DNA,这些家庭都只有阿斯伯格综合症这一种家族病史,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它发育障碍症病史。研究人员得到了第一个阿斯伯格综合症的遗传屏(genomic screen)。
  
  据研究人员表示,这个遗传屏将有助于确定那些可能含有导致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基因的染色体的位置。研究者收集了62位Asperger 综合症患者的DNA和4位还没有被确诊但具有这种病症特征的患者的DNA,并对此进行比较,他们确定,有9个染色体区域可能含有和阿斯伯格综合症有关的基因,这些染色体区域分别位于染色体1,3,4,6,13和18上。研究人员说,基于统计学上的分析,最可能的区域是在染色体1,3和13上。其中两个染色体区域(在染色体3和18上)与过去对孤独症的遗传屏分析得到的数据是重合的。与阿斯伯格 综合症和孤独症有关的基因目前还没得到任何确定。
  
  这项研究的有利条件是被研究的个体都来自芬兰,因此,他们都有一个相似的种族背景,这种在人口上的种族同一性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容易找到遗传方面的影响。而不利条件就是无法确定这些研究结果是否适用其他种群。
  
  对阿斯伯格综合症干预的基本原则
  
  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干预在世界各国都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目前一般认为,干预的重点应放在对社会意识技能的训练,对实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行为问题的控制几个方面。社会意识技能的训练的目的是使他们慢慢地从封闭圈子里跳出来,逐渐注意到他人的存在和他人的立场。教育的方法不是讲大道理式的,而是引导他们从具体问题人手,通过对问题的认识增进人与人关系的意识及学到必要的技能,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运用所学到的社会意识和技能。
  
  使用了4个步骤来训练矫正这一方面的问题:
  
  ①  区别不同的社会信号,孩子通过训练学会辨别他人的面部表情及形体语言;
  
  ②  理解这些社会信号的意思,教者帮助孩子们懂得不同社会信号背后的不同意思;
  
  ③  学会自己发出社会信号,孩子们根据教者的指令做出相应的面部表情及形体语言;
  
  ④  在实际社交场合应用这些社会信号,而教者也常常提供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指令来帮助孩子增加辨别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语言训练不应在结构性极强的环境中一对一地进行,应在自然环境中由众多的教者来进行。当然,这些担任教者的家长、老师、治疗师等都应对有关语言交流的问题和本病的特症有相当的了解。
  
  在行为矫正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把他们的问题行为和其它人群中有时出现的反社会行为加以区别。他们往往会有侵犯和破坏性行为,但他们之所以有这些行为并非因为是希望他人倒霉和财产遭难,而是由于他们在社会意识方面的障碍,很难理解他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所以教者以及其它与这些孩子打交道的人们,一定要避免感情用事。在干预中教者本人的行为要有感情中性的特点。行为干须要以功能分析的方法为前提,也就是说要对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的深层有所理解,然后用治本的原理去控制那些影响行为的因素。具体的操作以包括针对难题的事先排演、控制与减少不必要的变化,教之以功能性应对方法如焦虑控制法,以及所有干预人员的统一协调等。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