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营”传来的新闻
www.guduzheng.net 2008-2-15 16:46:57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大家为静静的进步鼓掌,静静开心地笑了。
一年前,她不愿说话,走不稳路,反应迟缓,父母曾带着她到上海、北京等地求医问药,被医生诊断为“轻度自闭症”。一年后,孩子会跑、会笑,不再自闭,走出孤独,母亲为此流下感动的泪水。
春节前夕,市青少年宫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学员年终汇报表演,颁奖典礼上,10岁的静静荣获“优秀学员”称号。上台领奖那一刻,静静面带微笑,快步走向奖台,大方地接过荣誉证书,还向台下的妈妈挥了挥手……
许多家长或许都感受过这样的时刻,可就是这些简单的动作,却让台下的静静母亲喜极而泣。因为,一年前,静静还是一个不愿说话,连路也走不稳的“轻度自闭症”患者。
一位特殊母亲的求助信
1月30日,团市委书记张政收到一位署名“一位努力而又需要帮助的母亲”的来信,信中讲述了她10岁的女儿患有自闭症,开始连走路都不会,自己和丈夫千辛万苦到处求医治病,为了女儿,她已放弃了工作。去年4月,孩子在青少年宫接受了感统训练,有了很大的改变,让他们重新找到了希望和信心。
因为多年治病,家里经济拮据,继续治疗的费用还无着落。但这位母亲在信中说:“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直到女儿和正常的孩子一样。”
收到信的第二天,团市委书记张政、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和市青少年宫负责人一起,前往衢江区莲花镇缸窑头东坑坞村看望静静一家,并送去了2000元慰问金。
刚下车,静静就开心地向我们跑过来。据孩子的妈妈介绍,静静到青少年宫接受感统训练后,最大的变化就是爱笑了。此外,能自己穿衣,走路也正常了;学习上,也能较熟练地背诵、读书、写字。
了解到静静的家庭情况和训练成果,张政鼓励静静能坚持训练,巩固成果,尽早恢复健康。市青少年宫也表示将给静静减免部分学费。
缺少活动造成“感觉统合失调”
说起对孩子的教育,静静的父母悔恨交加。由于平时工作很忙,静静出生后,夫妻俩都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他们以为只要小孩子有人照顾,不哭不闹就行了,于是就请了一个保姆在家照看。保姆采取的是“睡觉策略”,喂饱了就哄孩子睡觉。“正是缺少活动,静静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市青少年宫老师阮静波多年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她介绍,年轻的父母没有意识到,小学生的手眼协调、良好的运动技能是基于婴儿期的抓、爬、
拖、拿、转等一些活动,而阅读、写作的技能与早期的转圈、平衡、翻筋斗有关。
可惜的是,年轻的父母不懂这些,直到孩子3岁了,静静的父母才注意到孩子学说话、走路都比其他孩子晚,上幼儿园后,这种差距更大了。上小学后,孩子明显变得很孤僻,不愿意说话,不愿和其他孩子交往。
阮老师说,像静静这种情况,专业上被称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这意味着孩子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能力,因此就会出现诸如自闭、多动、不会穿衣服、迷失方向等情况。静静刚到青少年宫时,就表现为不愿与人交往,协调性差,学习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且有自闭倾向。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导致儿童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教育方式的失误。”阮老师说,一个孩子一出生就具有原始的反射行为,他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必须通过视、听、尝、嗅、触这5个途径。孩子是通过他所看、所听、所尝、所闻和所触来学习,从而使大脑的各路神经打通,使脑的功能运转起来。因此,静静当初严重的自闭症状和行为能力差,都是由于在她身体生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方式和行为训练方式。
七岁前是训练孩子的黄金时代
在我们身边,和静静一样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有不少。据市青少年宫主任王建国介绍,青少年宫“感统训练营”自去年3月开设以来,已有100余名儿童接受了训练。从第一期的10余个孩子到第三期的50多个,感统训练正逐渐被许多家长接受。
王建国说,很多城市单亲家庭孩子和农村留守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闭症状。比如不喜欢被人触摸、不喜欢玩秋千、特别怕黑、动作笨拙、不会自己穿衣服、好动等,这些都是“感觉统合失调”。而感统训练,就是针对这类儿童开展的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在北京等大城市,很早就开设了相关的训练班和培训课程。
据专家介绍,七岁前是感觉运动发展的最佳年龄,行为能力、行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记忆力和智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大都在这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孩子进行感统训练,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开发孩子的大脑,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学习能力。
对于问题孩子,他们最需要的还是父母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爱孩子,就是让他健康成长,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方法得当,许多孩子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徐桂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