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闭症孩子建所幼儿园
www.guduzheng.net 2007-12-11 8:47:26 来源:海峡都市报社
在老师的鼓励下,自闭症孩子学会了与人交流
N本报记者 陈燕燕 王浩志
本报讯 这是一群3岁到8岁的特殊孩子,他们多数患有自闭症,甚至个别孩子的脑部发育不良,不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去普通学校上课,和小伙伴尽情地嬉戏。
昨日,记者走进福州北大路一所特殊的幼儿园———“金色儿童学习能力发展联盟”,去了解这些有自闭症的儿童是如何接受特殊的教育,是怎样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生活和运动的。
爱脱裤子的胖女孩学认字改掉毛病
上午9时许,孩子们正在上模仿课。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扭着腰,大声唱着童谣《数鸭子》。三四个孩子围坐一圈,有的玩起自己的手指,有的望着墙壁发呆。突然有名胖女孩侧过身,一把扯下隔壁小女生头上的皮筋,胡乱地撕扯着。女老师忙按住女孩的手,柔声问:“阳阳,知道‘鸭子’怎么写吗?写给老师看,好吗?”
胖女孩点了点头,用粉笔在一旁的小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写下“鸭子”两个字。“对了,阳阳很棒。”老师笑着竖起大拇指,女孩也乐了,拍着小手走回座位,完全忘了那根被扯烂的皮筋。
园长毕小敏悄悄说,8岁的阳阳是两年前入园的。当时她对陌生人不理不睬,还喜欢脱小朋友的裤子,扯伙伴的头发。有一回,她趁着大伙睡午觉,把全屋20多个孩子的裤子扒光了。老师发现后就引导阳阳玩游戏,试着分散她的注意力。后来老师又发现阳阳的记忆力很好,学过的字、走过的路总记得很牢。每当阳阳想扯伙伴的头发时,老师就引导她认字,渐渐改了她的坏习惯。
“阳阳的进步挺大,会读写不少词了。”毕小敏说。
不少孩子在这里学会主动说话
很快到了运动时间,滑滑板、拍球、跳床、前翻……这所幼儿园的20多个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玩”了起来。一名5岁男孩钻进一个大网兜,老师扯着麻绳,在一旁牵着网兜转圈。“这是吊网,通过旋转刺激孩子的内耳前庭发育,能增强记忆量,改善听力……”毕小敏介绍着,一名小男孩突然跑过来,扑进她的怀里。
“这是我儿子,今年6岁。”毕小敏说,“我办这个学校也是为了他。”原来,毕小敏的儿子小凯也是自闭症患者。两岁时小凯还不会说话,医生说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小凯很可能一辈子也不会主动说话。毕小敏辞去工作,带着小凯辗转青岛、北京等地求医。
“每个月,治疗培训费至少要2000元”,邻居朋友的歧视更让毕小敏痛苦。但毕小敏没放弃。2005年8月,她带着小凯回福州,结识了另一名自闭症儿童的母亲郑女士。相同的经历,让她们很快走在一起,自筹资金十万元合办了这所幼儿园。每天训练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平衡性,刺激他们交流的欲望,提升他们的模仿能力,最终刺激发音并改善自闭症。让毕小敏安慰的是,孩子入园时,没有一个会写字,也几乎没有一个会主动说话。如今他们能写简单的汉字,还能与人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而小凯也学会了叫“妈妈”。
这样的幼儿园大多步履维艰
幼儿园办得有声有色,但毕小敏却笑不出来:“开园两年多,几乎没赚一分钱,还亏了不少。”
资金是最大的问题。这所幼儿园的教室、活动房约600平方米,每月租金8000元,12位专业老师,每人的月薪是1000多元,每年还要从省外请三四位专家回校指导。尽管20多名学生每人每月交1200元培训费,但根本不够每个月的支出。毕小敏还有心扩大学校,但目前福州还没有针对为自闭症儿童建幼儿园的相关规定,“身份不明”让她碰到不少困难。
毕小敏说,像这样的民办幼儿园在福州还有三四家,大多步履维艰,“很多家长没意识到训练的重要性,把自闭症孩子藏在家里,或者治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说到这她挺无奈,“只有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这些孩子,他们的明天才有希望”。
(文中孩子的名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