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兰州30名志愿者用爱心感化智障儿童心灵

www.guduzheng.net  2007-8-24 10:08:57  来源:兰州日报



  不久前,大学生董立从网上搜索到“慈善1+1”活动,她看到:“在兰州有一个自闭症孩子父母组成的民间小团体,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人歧视,自办了兰州家长支援中心,聘用一些幼教毕业的老师,对这些孩子进行日常学能训练。由于资金和待遇的问题,中心的师资严重不足,使得这些孩子无法得到一对一的大运动训练,所以我们需要您的爱心帮助,为这些特殊孩子撑起一片蓝天。”其中还有对志愿者的具体要求和参加志愿活动的注意事项等。   

  董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名参加这家活动地点在兰州市金雁花园的大众公益活动。不久,董立被录取。当日下午2时,董立来到兰州爱星特殊儿童教育训练中心(原兰州市家长支援中心)做了3小时爱心服务。在这里,她看到十几名孤独症的孩子,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3岁。男女比例是5比1。这些孩子大多沉默不语,他们或执著于手中的玩具,或自闭于某一个角落,或动作笨拙,或目光呆滞。董立跟其他几名志愿者一起陪着孩子们做攀爬训练,帮他们做剪纸,陪他们说话。下午5:30,当董立恋恋不舍地离开这帮孩子时,她深有感触地说:“这比平时上网聊天、去KTV唱歌或逛商场有意义多了,既帮助了一群特殊的孩子,又体验了自己的价值,这样的爱心活动应该多一些才好。”

  30多名志愿者

  义务为孤独症孩子服务

  近日,记者从兰州爱星特殊儿童教育训练中心了解到,目前在这家甘肃省最早开始为特殊儿童服务的民办非营利性公益机构服务的志愿者已达30多人。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50多岁。其中有大学生、公务员、企业老板、外来打工人员和退休人员。志愿者温女士说:“孤独症的孩子除了在四五岁的时候可以上幼儿园,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他们大都被关在家里,得不到社会的关爱。其实有一点相信社会上每一位有心人士都能够做到,那就是爱心和耐心。想想看,这些智障、自闭的孩子,每天24小时需要父母亲陪护,跟同龄人相比,他们显得弱小又可怜。尽管我在政府机关大院工作,但我想帮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们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将令我开心不已。”

  做生意的女老板程子原亦是一名志愿者,每到周三和周五,她都要从百忙之中抽几个小时去训练中心,有时候捐点东西,有时帮训练中心做卫生大扫除,有时陪孩子们做体能训练。程子原女士说:“以前想做好事,但一直没有渠道。现在帮这些特殊的孩子做点事情,强烈感觉到一种社会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生活,才是一种有意义的人生。”由于缺乏老师

  部分孩子无法接受训练

  对于以上点点滴滴的爱心服务和帮扶活动,兰州爱星特殊儿童教育训练中心行政部主管张青青介绍,训练中心的前身是由几位残障孩子家长自筹资金、自发组织起来的家长自助互动联谊会,后来又在欧盟人权小型基金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和广东省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的帮助下成立,专门对“自闭症、多动症、情绪障碍、脑伤、智障、运动机能发展障碍、学习障碍”等多种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训练中心的服务宗旨是爱字当头,尊重孤独症儿童的个性化特点,为他们提供系统化、专业化、多元化的综合服务,帮助他们能够健康生活。引导孤独症家庭走出困境,倡导社会了解和接纳孤独症人士,使孤独症人士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能够自由生活。尽管目前对于甘肃省有多少孤独症孩子尚无具体的统计数字,但从近年训练中心接收的孩子来看,孤独症的孩子越来越多。自2003年至今,至少有几十名孩子还在训练中心门外徘徊,原因是训练中心缺少老师,尤其缺少专业的老师。现有7名教师,需要不定期外出学习和组织培训。张青青讲:“庆幸的是,自2007年初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刊发后,志愿者一直源源不断,正是这些有爱心的好心人士,让孤独症的孩子们感受到了社会的爱心和温暖。我真心地感谢他们,感谢他们把爱献给了这群特殊的孩子。”爱心接力服务让“孤独”的孩子不再孤独

  对于志愿者的爱心服务,孤独症孩子的家长张女士深有体会地说,孤独症的孩子照顾起来很困难,他们不懂得交流,大小便不懂得自控,甚至还有暴力倾向,随时有抓人、咬人等行为。每次看到志愿者老师心甘情愿为孩子们洗漱,或忍着伤痛微笑着陪孩子们玩耍,做家长的心里除了感动外还有敬佩。

  志愿者爱心服务活动还不止于此,记者在“慈善1+1”网站上看到,很多网友对于兰州爱星特殊儿童教育训练中心的志愿者活动给予“声援”。网友赵洁说:“我是来自农村的一位大学毕业生,现在在兰州工作,从2002年开始一直致力于西部助学工作,主要是为甘南藏族的贫困孩子求助联系。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我们西部的孩子!”网友赵林讲:“我是兰州一所大学的学生,同时也是学心理咨询专业的,我希望用我的爱心,带给那些需要关怀的孩子们更多的温暖。”还有郝萍、卢志鹏、李世平等人表示,他们愿意做志愿者,但不知道怎么跟训练中心联系。其中已经做了志愿者的崔雪茜讲:“昨日我去了那里,以前不知道我所在的城市有那么多这样的儿童,而有的孩子看起来很正常,我在那里呆了半天,感触很深,并决定以后每周去两次。不知道能给他们多少帮助,但我一定要尽我的力量。” (记者雒焕素 )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