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母为儿征玩伴孤独症侵袭城市孩子

www.guduzheng.net  2007-1-8 10:39:42  来源:泉州晚报



  母为儿征玩伴,这是近日记者在泉州某网站的论坛上看到的一则很特别的“征友”信息。发帖人丁女士还在网上留下了自己的电子邮件作为联系方式。

  网上发“英雄帖”为儿子征玩伴

  根据丁女士留下的联系方式,记者在市区国际星城小区找到了丁女士。“儿子4周岁了,没有太多玩伴。想找家住附近、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做朋友,共同玩耍。”“实在没有办法了,我可不愿意看到自己活泼可爱的儿子整天一个人待在屋子里自己和自己玩!小孩子嘛,应该多和其他的小孩子玩一玩,这样的童年才有更多的乐趣!”走进丁女士家,谈起自己怎么想起给孩子在网上找玩伴时,丁女士这样说。

  丁女士一家人去年刚刚搬到国际星城新家居住。搬新家对大人们来说是件喜事,但刚满4周岁的儿子圆圆却不高兴了,原因很简单,原先居住的那个小区里的小朋友们都不见了,新小区里却找不到一个小伙伴一起玩。“上学时孩子在幼儿园可以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玩,可是回到家里,小家伙只能一个人呆在屋子里玩耍。”丁女士告诉记者,最初她并未打算为孩子征友,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她发现了一些问题。“当我带圆圆到楼下‘放风’时,他总是独自玩耍。一看到其他小朋友,就马上跑开了。”丁女士观察了一下,其他同龄孩子的状况也大致一样,“孩子们一般不会主动找陌生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是他们惟一的玩伴。”有一次,丁女士看到儿子圆圆对着手里的玩具小熊说:“小熊,你跟我说话好不,我一个人玩好没意思!”看到这一幕,丁女士心里格外难过。丁女士担心,如此下去,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负面影响。想了很久后,她在网上发帖子给儿子征集玩伴。

  征友条件要求“门当户对”

  对于“应征者”的条件,丁女士的要求很宽松。“性别、人数都没有要求,年龄相仿就行。但我希望能和我们‘门当户对’。”她认为,生活在经济条件相似家庭的孩子,会更容易相处。“谁都希望别人孩子有的东西,自己孩子也同样拥有。但很多时候,我们也力不能及。家庭经济条件相似可以避免孩子的攀比心理,也让父母没有负担。”按照丁女士的设想,一旦孩子交友成功,小朋友们可以到对方家吃饭甚至过夜。家长们也许会带孩子组团出游,形成一个固定的小圈子。

  丁女士告诉记者,帖子发出当天,就得到众多家长的响应。很多家长回帖表示,自己的孩子也和丁女士的儿子圆圆一样,因为放学回家后找不到小玩伴常常闷闷不乐。不少家长回帖留下自家门牌号和电话,希望也能帮自己孩子找到小伙伴。住在福新花园小区的洪女士还好几次打电话来“试探”,担心是个骗局或恶作剧什么的,但是经过几次的电话联系沟通,两位家长彼此建立了互信,就约定时间在福新花园小区前的公园见面。“一见面,两个小家伙你教我跳舞,我教你做游戏,一点也不觉得陌生。”看到孩子们这样投缘,丁女士和洪女士分别带着两个孩子去认门,并且留了电话,说好了以后两个小家伙可以随时相互串门。

  “这个帖子不仅让小孩子找到了自己的玩伴,而且也让我们做家长的多交了一个朋友。”丁女士告诉记者,如今一到周末,两家人就会相互串门或相约外出游玩,大人孩子都高兴。“只要听到他们玩闹的声音,我们做家长的就能放心地做自己的事了。”

  与同伴交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修课

  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缺乏玩伴不是个别现象。日前,有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独生子女几乎没有玩伴。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玩伴越来越重视,他们都十分担忧孩子会患上“高楼孤独症”,于是开始为其“公关”寻找玩伴。

  “现在的孩子跟我们小时候真不一样,他们住在高楼里,孩子之间交流的机会很少,只能闷在家里上网、看电视。”想起小时候,丁女士至今仍然备觉温馨,“虽然物质生活不丰富,但是在家有哥哥吵架,更有左邻右舍不少小朋友一起打打闹闹。”采访中,与丁女士一样,大部分家长至今仍十分怀念自己小时候和小朋友跳皮筋、踢毽子的情景。然而,这种情景只能存留在家长们的记忆里。如今,在钢筋混凝土包裹的都市里,忙碌的人们回到家就关上厚厚的防盗门。大人尚且门对门不相识,孩子之间除了在幼儿园里,很难再接触到更多的小朋友,通常都是一个人在家玩耍,孤零零的,每天只能借助电视、玩具打发时间。

  “网上发帖为孩子征玩伴突显出一个亟待重视的现象———孤独症侵袭现代都市孩子。”有教育专家指出,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其性格养成教育也比较棘手,缺少与同龄人的交流是最主要的原因。专家认为,玩伴对儿童的成长十分重要,家长、学校、社区都应努力营造鼓励交流的氛围。

  专家建议,政府、社区、学校应该为孩子们的交往创造条件,例如政府部门应该多建造一些有益孩子身心发展的公共场所和设施,并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组织有趣味、有意义的公共活动;社区则可发挥自身优势,组织一些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活动,如球赛、集体绘画、游园等,增进左邻右舍间的交往,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家长之间也要消除防备心理,改变邻里之间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旧观念,增加邻里间的往来。”丁女士深有感触地说,“独生子女本来就孤单,父母更要多鼓励孩子和同龄人交往,孩子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记者苏智峰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