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男人 动人的父亲
www.guduzheng.net 2006-7-24 12:27:04 来源:江门日报
编者按
世上对于父亲的赞美,没有母亲那么多,那是因为,父爱,如一座大山,虽然遮风挡雨,却有点粗砺;父爱,又似一池深潭,尽管爱意深深,却不大动声色,然而,父爱与母爱一样,都是阳光,照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只是,父亲“照射”的方式不同而已。
父亲节刚过,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一个特殊的群体——残疾孩子的父亲。他们也许没有想过,成为一个残疾孩子的父亲是上帝神秘的旨意,还是老天故意的捉弄,然而,郑清华、黄健源、袁兆坚等,都坚强地接受了,并义无反顾、毫无保留地为孩子努力付出,他们的爱,也因此来得更深情、更动人……
郑清华的儿子在表演太极拳
袁兆坚帮女儿练“舞功”
父亲的背 儿子的“家”
那天晚上,记者赶到小毅家时,他和父亲早早就在楼下等了。小毅是个活泼的孩子,左一声右一声地叫着“姐姐”,虽然发音含混,但充满喜悦。上楼时,他顺势爬到父亲的背上,不忘跟记者解释:“毅毅不懒,是为了赶上姐姐,才让爸爸背的。”父亲郑清华就憨厚地笑着。
背着儿子踏上漫漫求医路
小毅今年9岁了。出生时全身发黑,手往后勾,整个身体软软的,像一团没有骨头的肉球。刚成为人父的郑清华还没有来得及从得子的喜悦中回过神来,就已经别无选择地扛上了一份许多父亲无法体验的重担。
出生后的小毅一直在本地的医院接受保守的治疗,直到1岁,还是一身软软的,连坐都不能,医生不无痛惜地告诉郑清华,这孩子确定是脑瘫了。面对如此结论,做母亲的天天以泪洗面,郑清华心中也深感上天不公,但是,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倔强的他背起儿子,踏上了漫漫求医路。
珠三角大大小小的医院,他们几乎跑遍了。只要听说哪家医院在治疗脑瘫方面有成绩,他就一定要去试试。他和妻子都是普通的工人,收入微薄。为了省钱,近的如中山、佛山的医院,他就带上足够的干粮和水,在许多的路途上就背着儿子一步一步走过去。终于,儿子的病情有了起色,慢慢地可以出声了,虽然只能说出“爸”、“妈”等单音节词,但这个进步已经让郑清华一家兴奋得手舞足蹈了。
为了给儿子治病,郑清华在四处求医的同时,工作也更加拼命。在单位他是一个负责任的职工,不管家里多忙多累,他都会将手头上的工作做到最好。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也非常体谅他的困难,不仅在工作方面给了他很大空间,在生活上也给了他很多照顾。郑清华对记者说:“虽然儿子患上脑瘫,但毕竟还活着,而且周围又有那么多好心人,我们还是幸运的”
儿子的进步是最大的安慰
儿子一天一天在进步着。2岁的时候,他能够独自坐立;3岁时,他可以自己站立;五六岁时,他竟然可以蹒跚地走路了……儿子的每一个进步都给予郑清华极大的安慰,毕竟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虽然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儿子的病不可能痊愈,但只要每一天、每一年都能有一个小进步,儿子将来就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郑清华的眼睛晶亮亮的。
小毅是个努力的孩子,他知道自己与众不同,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乐观地成长。他从学校一回到家,就做作业。他的右手非常不灵活,写字比较困难,但他坚持不用左手,否则爸爸会不高兴。由于手脚不便,小毅吃饭的时候会撒得满地都是,但每次他都会主动拿起笤帚,打扫自己的“残局”。虽然他打扫得不干净,但是他的懂事,给了郑清华很大的安慰。最近,小毅爱上了太极拳,每天他都起得很早,颤巍巍地走到楼下,跟着老爷爷、老奶奶们学打太极拳。
那天晚上,小毅高兴地给记者打起了太极拳。虽然姿势不标准,但是每一个动作他都做得非常努力。看着懂事的儿子,郑清华笑了。
女儿,爸爸永远只爱你一个
根据相关政策,袁兆坚可以再生一个,但是他说,他和太太根本没有考虑过,因为,这个孩子还有一些听力,她同样可以享受美妙的音乐和鸟鸣。虽然女儿耳朵里戴着助听器,但他始终告诉孩子,她是健康的、可爱的,是聪明的、美丽的
接受采访时,袁兆坚一再强调,与其他残疾儿童相比,自己家的多多是幸运的,虽然耳朵不好使,但是毕竟还有听力,借助助听器,还可以听到美妙的音乐和欢快的鸟鸣。
调来江门后发现女儿听力下降
3年前,袁兆坚一家从重庆来到江门,现在,多多已5岁了。到江门后,袁兆坚慢慢发现,孩子咬词越来越不清晰,他起初以为是孩子没有适应新的语言环境,但观察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找医生检查,最后,权威的结果出来了:多多大概是干性神经性耳聋,也有可能是先天的,现在医学上还没有有效的疗法,只能借助助听器,刺激孩子的耳膜,也许可以控制孩子的听力持续下降的趋势。从此,多多的耳朵里,被塞进了两个冰凉的助听器。
用最美丽的语言鼓励孩子
根据相关政策,袁兆坚可以再生一个,但是他说,他和太太根本没有考虑过,因为,这个孩子还有一些听力,她同样可以享受美妙的音乐和鸟鸣。袁兆坚始终告诉孩子,她是健康的,是可爱的,是聪明、美丽的。多多偶尔会问父亲,为什么自己要戴助听器,而其他小朋友不用,父亲便用最美丽的语言告诉她:“上帝因为喜爱你,多赐给你一副耳朵。”
耳朵的不便没有影响袁兆坚对孩子的期望。多多爱听故事,他每天晚上都会俯在女儿的床前,放大声音,一遍一遍地讲多多爱听的童话故事。多多喜欢跳舞,袁兆坚就把她送到最好的舞蹈班里,并鼓励她做优秀的舞者。多多不喜欢布娃娃,而是男孩子的枪,他就到处寻找最新式的“枪”,博得孩子的一笑。
绝对不溺爱孩子
“不过,”袁兆坚说,“我绝对不宠溺孩子。或者,因为她是有缺陷的,所以应该更严格地要求她,只有使她变得强大,才能更好地面对人生。”袁兆坚表示,他像所有的父亲一样,会批评孩子,有时候甚至会小小地教训她一顿。
在他的努力下,多多健康快乐地成长着,并知道心疼父母了,比如,袁兆坚辛苦工作一天回到家中,有时候躺在沙发上,会不知不觉地睡着,多多就会到卧室里拿张毛毯,小心翼翼地给爸爸盖上,还会冲妈妈“嘘”一下,告诉妈妈跟自己说话也要小声点。
袁兆坚很欣慰,他的女儿是那么乐观、善良,虽然她的听力有些障碍,但他相信,那只是一个小小的“坎”,她能走过去。
自闭女儿
让他“蜕变”
让他“蜕变”
自知道小小的病之后,他再也没有买过一张唱片,连以前月月改进的唱片机,都好久没有摆弄了。他收起了那100多张黑胶唱片,只是偶尔翻出来看一看,因为那里藏着自己不羁的少年时代的回忆
采访是在黄健源的家里进行的。质感的黑胶唱片在他自制的唱片机中,旋转出流畅的音符,成为这次采访的“背景音乐”。记者眼前这个刚过而立之年的汉子,目光沉静,但时不时地,他会向在客厅里玩滑板车的6岁女儿投去关注的一瞥。
从不羁少年“蜕变”成为慈祥父亲,这一切全是因为患自闭症的女儿小小(化名)。
幸福之中遭“雷”击
黄健源从小爱好广泛,书法、绘画、音乐可谓样样精通。毕业后,他来到公交公司工作,收入不错。每个月,他都要将大把的钱花在买黑胶唱片和音响零件上,日子过得非常逍遥。26时他做了父亲,女儿小小乖巧、俊俏,黄健源一直沉浸在幸福之中。
小小一天天长大,渐渐地,黄健源发现女儿和别的孩子有所不同: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自言自语,模仿能力极差,都两三岁了,只能发出单音节的词。他想自己从小到大都很优秀,他不愿相信孩子会不正常,然而,检查的结果让他震惊:小小患的是自闭症,吃药是没有多少用的,只能靠矫正与训练,坚持下去,也许还有希望。
黄健源说,当时他觉得世界一下子变得黯淡无光,自我迷失了,找不到生活的动力。
为了女儿改变自己
黄健源小时候体弱多病、淘气顽皮,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现在,他自己也为人父,而且是一个患有自闭症孩子的父亲,除了坚强,他别无选择。
从此,他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都放到了女儿小小身上。自知道小小的病之后,他再也没有买过一张唱片,连以前月月改进的唱片机,都好久没有摆弄了。他收起了那100多张黑胶唱片,只是偶尔翻出来看一看,因为那里藏着自己不羁的少年时代的回忆。现在,黄健源会利用周末或者晚上的时间,到一些会场、音乐厅等场所调置音响。以前,他都是义务的,但是现在,他会适当收些费用,因为女儿需要钱来康复。
在接受了女儿的病之后,黄健源对女儿的态度也完全改变了:温柔的呵护代替了严格的要求,细腻的照顾代替了霸道的管教,他经常为以前曾经严厉斥责女儿而后悔。“想走进女儿的心灵家园,就必须用她能够接受的方式,改变不了她,就只能改变自己。”
“只要她开心点我就很满足”
记者看到,他家的客厅、阳台上摆着毛笔、画笔、宣纸和一些书法、绘画作品。这是他年少时的爱好和特长,但现在,这一切都是为了女儿。如今,他每天都挤出时间来陪女儿写字和画画,虽然他不知道小小有没有兴趣,或者有没有天份,但他要试一试——试一试,或许就能帮助女儿找到新的活法。
小小现在可以认识10多个数字了,这是黄健源数年不断努力的成果。“我不奢望小小有多大出息,只要她开心点,我就很满足了。”黄健源平静的话语含着深深的爱意。
“我要把天空的月亮关掉”、“我要开电视里这辆车”……这是小小说出的话。“说不定会有一些奇迹发生呢!”——黄健源有时候乐观地这样想。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