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为什么会缺乏注意力
www.guduzheng.net 2005-12-8 10:20:29 来源:父母宝贝
四岁的乐乐喜欢爬上爬下,十足好动的样子!可不管是玩玩具还是做游戏,都只有三分钟热度,前一分钟还在玩积木,后一分钟已经在拔电视机的插头了。妈妈被他折腾得筋疲力尽,常常望着散落一地的玩具想:为什么自己的宝宝注意力“集中”不了呢?
身体健康影响宝宝的注意力
由于母亲怀孕时缺乏活动,孩子早产、难产或剖腹产,出生后爬行训练不足等原因,会导致孩子感统失调。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视觉统合失调的宝宝,对看书缺乏兴趣,易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触觉统合失调的宝宝,对任何信息都会急着去做反应,大脑忙着处理不重要的信息,注意力自然就不能集中。
肾上腺素、性激素、生长素等激素的分泌过度或不足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生理疲劳、心理疲劳和神经疲劳也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有心理原因
个性影响。有些宝宝爱发脾气,情绪容易激动,高兴起来会大喊大叫,对挫折非常敏感,爱哭、吮指头和咬笔等等,这样的孩子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意志力较强的宝宝,抗干扰能力也比较强,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弱的宝宝,容易为外界信息所吸引,分散注意力。
情绪的影响。因忙碌、紧张、压力大,父母会在语言、举止上将焦虑情绪传递给宝宝,焦虑的宝宝注意力很难集中。
动机的影响。父母如果要求宝宝做他不感兴趣或超过能力的事,迫使宝宝用不断变换活动来逃避爸爸妈妈的要求,使宝宝不能持久进行一项活动,也不利于宝宝注意力的发展。
气质类型的影响
神经心理学将人的神经类型分为四种: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衰弱型。不同的神经类型的人注意力的品质和表现也都不一样。
兴奋型 特点是易兴奋、易怒而难以自我控制。当他们对某一件事情发生兴趣时,他们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可以很专注的学习。但是一旦被一件意外的刺激干扰,他们就很难专心学习了。
活泼型 特点是发应灵敏、外表灵活,能很快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当他们面临内容丰富的学习材料时,可以很集中、安心地学习,然而假如学习材料比较枯燥,他们就难以安心、专注地进行学习。
安静型 特点是坚韧而行为迟缓,行为表现不容量改变,显得平稳而安静的状态。这种人可以很集中地学习,专注意力很好。
衰弱型 特点是灵活性差,却相当过敏,显得胆小而具有一定的神经质。这种类型的人比较难以长时间的专心地进行学习。
吃什么,与注意力息息相关
早餐。吃早餐,脑部的主要能源血糖值会上升,供给脑部充分的能量,使孩子更有活力和注意力,情绪也会更稳定。
大脑的营养。思维活动和肌肉运动,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充分而全面的营养是保证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千万不要以为吃得越多越好,吃得太饱会损坏大脑机能。
糖的影响。糖的过多摄入引起胰岛素的快速分泌,又造成血糖过低,导致孩子情绪大起大落,易怒冲动,注意力涣散。
食品添加剂。食物添加剂不仅会影响的人生理健康,也会影响人的注意集中能力。
睡眠关乎宝宝的注意力
能够促进小朋友生长发育的生长激素主要是在夜间深睡眠状态下分泌的,睡眠不足小朋友普遍会出现身材矮小、智力发育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烦躁多动、免疫力下降、不爱学习等表现。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会使宝宝出现注意力涣散。
研究证明:1岁宝宝一天需要睡足13.5小时(包括一次或两次的午后小睡),2岁宝宝需13小时,3岁需12小时,5岁需10小时~12小时。如果睡前长时间看电视、玩耍,会使宝宝太过兴奋,晚上睡不安稳、说梦话或做恶梦,也会影响白天的注意力。
父母的态度很重要
尊重孩子的活动。 当孩子正在专心地堆积木时,妈妈却大嚷:“饭好了,赶快洗手吃饭。”父母如果常常只顾自己,不管时间、地点命令孩子做这或做那,也会防碍孩子的注意力习惯的养成。宝宝独自玩游戏,特别是刚开始摸索尝试时,就进行不必要的干预,急于指出他的不足,甚至越俎代庖,这样恰恰分散了孩子正在集中的注意力。
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培养其独立自主的人格。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限制孩子的活动、限制孩子接受各种各样的感觉刺激,是孩子产生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原因。
体会孩子的认知倾向,启发孩子的兴趣。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更容易持久集中,父母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对孩子的早期兴趣加以捕捉和诱导。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做良好垂范。孩子不容易接受别人语言、逻辑的指导,但别人的所作作为却更容易在他们的头脑中打下烙印,并使用权他们易于模仿去做。
外界环境不可忽视
家庭环境。家中经常喧闹不安,父母或家庭关系不稳定或家里经常有太多的亲朋邻里出入,社交频繁,宝宝长期处于兴奋、浮躁的状态,都会让孩子失去注意力。参加太多才艺班的孩子没有时间集中精神做自己喜欢的事,也不于孩子注意力的发展。
此外颜色和气味也会影响宝贝的注意力。美丽的绿色不仅感动心灵,还可增加思考能力,提升注意力。棕色也是让人心情平静的颜色。自然的颜色就是好的颜色。假日里,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到森林或野外踏青。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